欲问孤云何处去,庭前双树自西风。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12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孤云双树

唐·刘沧

欲问孤云何处去,庭前双树自西风。

寒烟淡淡迷衰草,秋色萧萧锁断鸿。

远路迢迢人不见,斜阳淡淡水空流。

凭栏无限伤心意,都付与东去悠悠。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刘沧虽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广为人知,但其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仍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擅长通过自然景象寄托个人情怀。

译文

想要询问那孤独的云朵将飘向何方,只见庭院前两棵大树在秋风中摇曳,寒烟淡淡地笼罩着枯萎的野草,萧瑟的秋色紧紧锁住了远飞的大雁,遥远的道路上看不见行人的踪迹,夕阳斜照,河水静静地流淌,我独自凭栏,满心伤感,这一切哀愁都随着东去的流水悠悠而去。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孤云、双树、寒烟、衰草、秋色、断鸿、远路、斜阳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孤云象征着漂泊无定的自己,双树则暗喻着家乡的守望,西风则增添了季节的悲凉感。

赏析

刘沧的这首《孤云双树》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首联以“欲问孤云何处去”起兴,既表达了诗人对未知命运的探寻,也暗示了内心的迷茫与不安,颔联通过“寒烟淡淡迷衰草,秋色萧萧锁断鸿”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增强了孤独感,颈联“远路迢迢人不见,斜阳淡淡水空流”则通过远路、斜阳、流水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尾联“凭栏无限伤心意,都付与东去悠悠”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将满腔的愁绪寄托于东去的流水,既是对现实的无奈接受,也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秋日黄昏,独自凭栏远眺,面对眼前的自然景象,心中涌起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深情厚意的佳作,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刘沧或许也经历了许多人生的波折与坎坷,这些经历都化作了他笔下的诗句,让读者在品味之余,也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与感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