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把紫芝吹铁笛,高秋明月白云天。的解释

风云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铁笛吟

朝代:明代

作者:杨慎

独把紫芝吹铁笛,高秋明月白云天。

仙人已去空遗庙,野客归来尚种田。

岩下泉声鸣玉磬,松间日色映金樽。

何当脱却尘凡去,长伴青霞学羽仙。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杨慎自幼聪颖好学,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朱厚熜,被贬为戍卒于云南永昌卫,长达三十余年,杨慎在贬谪期间,仍不忘学术研究,对文学、史学、音韵、训诂、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均有涉猎,著作等身,被誉为“明代第一博学鸿儒”。

译文

独自手持紫芝草吹奏着铁笛,在秋高气爽、明月高悬、白云悠悠的天空下,仙人已经离去,只留下空荡荡的庙宇,而我这位山野之人归来后,依旧耕田为生,岩石下的泉水声如同敲击玉磬般清脆悦耳,松树间的阳光映照在金色的酒杯上,何时才能摆脱尘世的烦恼,长久地伴随青霞修炼成仙呢?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独处于自然之中的闲适与超脱,以及对仙人生活的向往,首联“独把紫芝吹铁笛,高秋明月白云天”以铁笛、紫芝、高秋、明月、白云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颔联通过对比仙人的离去与诗人的归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颈联以泉声、日色等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尘世束缚,追求仙道生活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是杨慎在贬谪期间创作的,反映了他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自由的心态,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也通过对比仙人与自己的境遇,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是杨慎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杨慎因“大礼议”事件被贬至云南永昌卫,长期过着戍卒生活,在这段时期,他深入民间,广泛接触社会现实,同时也更加关注自然和人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自由的心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他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