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隔烟岚遥隐隐,可堪风雨暮萧萧。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11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有感

唐·李中

半隔烟岚遥隐隐,可堪风雨暮萧萧。

林梢一点孤灯照,知是僧归草径遥。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李中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通过景物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哲思,他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影响,但因其生平资料较少,具体事迹多已不详。

译文

远处的山岚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傍晚时分又遭遇了风雨交加,显得更加凄清,林间树梢上,一盏孤灯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我知道那是僧人沿着遥远的小径归来的身影。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风雨交加、山岚缭绕的傍晚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首句“半隔烟岚遥隐隐”描绘了远山在烟雾中的朦胧美,次句“可堪风雨暮萧萧”则通过风雨的加入,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情感的深度,后两句转而描写近景,以“林梢一点孤灯照”作为视觉焦点,引出“知是僧归草径遥”的联想,既展现了僧侣生活的孤寂与超脱,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前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又暗含了人生的无常与艰辛,后两句则通过孤灯与归僧的形象,巧妙地引入了人文元素,使整首诗在自然景观的描绘之外,又增添了一层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僧侣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李中在隐居山林期间所作,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仕途艰难,许多文人选择隐居山林,以诗酒自娱,李中便是其中之一,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通过僧侣归来的场景,也寄托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生活的向往,在风雨交加、山岚缭绕的背景下,这种向往显得尤为强烈和深刻。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