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画
宋·刘克庄
当年只道丹青树,谁识丹青画不差。
叶落枝枯无颜色,春风吹老一庭花。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四度入朝为官,又四度被贬,其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广泛,涵盖了诗、词、散文、赋等多种文体,被誉为“南宋一代文宗”,刘克庄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之处,其词作亦多佳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当年只以为那是一幅生动的画作中的树木,谁又能知晓那画中的树木其实描绘得丝毫不差呢?如今树叶落尽,枝条干枯,失去了往日的色彩,春风吹过,只留下一庭院的老花在风中摇曳。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画中的树木随时间流逝而变化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首句“当年只道丹青树”以“丹青树”喻指画中树,强调其逼真;次句“谁识丹青画不差”则反问,指出画中树木的描绘之精准少有人识;后两句“叶落枝枯无颜色,春风吹老一庭花”则通过树木的衰败,映射出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沧桑。
赏析
这首诗以画为题,却不仅仅局限于画本身,而是借画抒情,寓情于景,诗人通过对画中树木由盛转衰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中“丹青树”与“一庭花”的对比,既突出了画作的逼真,又强化了时间对万物的影响,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诗人以反问的方式开篇,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在思考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但从内容来看,很可能是刘克庄在晚年时期,面对自己或他人的画作,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刘克庄一生历经宦海浮沉,晚年时更是饱经风霜,对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无情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情感的抒发,通过描绘画中树木的变迁,寄托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淡然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刘克庄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