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叶如蓑妨两翅,鹧鸪无藉忆天南。的解释

小编88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九子坡闻鹧鸪》,下面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九子坡闻鹧鸪

唐·李群玉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败叶如蓑妨两翅,鹧鸪无藉忆天南。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他性情淡泊,喜欢吟咏,诗笔妍丽,才力遒健,曾三次参加进士考试,均未能及第,后授弘文馆校书郎,晚年寓居长安南郊,以吟诗自娱,他的诗作在唐代颇有名气,与齐己、方干等人齐名,有《李群玉集》传世。

译文

夕阳映照下,苍茫的秋草显得格外明亮,远处传来鹧鸪的啼声,伴随着这啼声,行人渐行渐远,败落的树叶如同蓑衣一般,妨碍了鹧鸪的双翅飞翔,使得鹧鸪无法自由飞翔,只能无奈地怀念着遥远的天南之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景象,以及鹧鸪的啼声和飞翔受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自由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诗人自己身处困境、无法施展才华的无奈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以秋日傍晚的苍茫景象为背景,通过鹧鸪的啼声和行人的远去,营造出一种孤寂和离别的氛围,后两句“败叶如蓑妨两翅,鹧鸪无藉忆天南”则进一步通过鹧鸪飞翔受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以及身处困境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群玉一生仕途不顺,三次参加进士考试均未及第,只能以吟诗自娱,这种身处困境、无法施展才华的无奈和感慨,可能正是他创作这首诗的动因,通过描绘鹧鸪飞翔受阻的情景,诗人寄托了自己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感慨。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自由的向往,还隐含了诗人自己身处困境、无法施展才华的无奈和感慨,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