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枯树倒寻常得,月驶云移仔细勘。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12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物

宋·邵雍

藤枯树倒寻常得,月驶云移仔细勘。

若使时人能解此,一生受用不尽甘。

作者及朝代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邵雍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后定居洛阳,后人称他为“百源先生”,邵雍精通易学及先天数学,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作者简介

邵雍生于官宦之家,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青年时期,他立志于科举,但屡试不第,后转而研习易学,终成一代大家,邵雍的哲学思想源于道家,主张“物我同体”,认为天地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来,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他的诗作清新自然,富含哲理,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藤条枯萎、树木倾倒,这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事情;月亮快速移动,云彩随风飘散,这些变化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察觉,如果世人能够理解这些自然现象背后的道理,那么他们的一生将会受益无穷,享受到无尽的甘甜。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中藤枯树倒、月驶云移的寻常景象,寓意着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而这些变化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人希望世人能够仔细观察、深入思考这些自然现象,从而领悟其中的道理,进而指导自己的人生道路,实现精神上的富足和内心的平静。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藤枯树倒、月驶云移,这些看似平常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笔下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诗人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绘,引导读者去关注、去思考,从而领悟到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适应这些变化,寻求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富足。

诗的后两句更是点睛之笔,诗人以“若使时人能解此,一生受用不尽甘”作为结语,既表达了对世人的期望和教诲,也展示了诗人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体悟,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和启示意义的佳作。

创作背景

邵雍一生致力于易学研究和哲学思考,他的诗作往往富含哲理和启示意义,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观察自然景象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通过描绘藤枯树倒、月驶云移的自然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人的期望,在邵雍看来,人生就像自然界一样充满了变化和挑战,而只有那些能够深刻理解这些变化并顺应自然的人,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