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铃琅琅妙且奇,撼振一声空谷响。的释义

梦梦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中闻钟

朝代:唐代

作者:皎然

铃铃琅琅妙且奇,撼振一声空谷响。

云间隐隐流泉断,松上萧萧落叶飞。

寒鸟数声啼暮雨,远峰千叠映斜晖。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孤云出岫归。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均有显著成就,他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宗教生活,风格清丽闲淡,为时人所重,皎然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均有交往,其诗作在当时颇有影响。

译文

钟声清脆悠扬,美妙而奇特,一声震撼,回荡在空旷的山谷之中,仿佛云间流淌的泉水被钟声打断,松树上萧萧落下的树叶也随声飞舞,几只寒鸟在暮雨中啼叫,远处的山峰层层叠叠,映照着夕阳的余晖,这其中的真意谁能理解呢?只有那孤独的云朵从山峦间悠然飘出,回归天际。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闻钟的情景,展现了自然与宗教的和谐之美,首句“铃铃琅琅妙且奇”直接点出钟声的清脆悦耳,次句“撼振一声空谷响”则进一步渲染了钟声的震撼力和回荡效果,三、四句通过“云间隐隐流泉断”和“松上萧萧落叶飞”的描写,将钟声与自然界的动静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五、六句则以“寒鸟数声啼暮雨”和“远峰千叠映斜晖”为背景,进一步烘托出钟声的深远意境,末句“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孤云出岫归”则表达了诗人对钟声中蕴含的宗教哲理的领悟,以及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钟声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景物与宗教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诗人通过对钟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诗中“铃铃琅琅”的钟声、“隐隐流泉”、“萧萧落叶”、“寒鸟啼鸣”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画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幽静而神秘的山林之中,诗人通过“此中真意谁能解”的设问,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而“唯有孤云出岫归”的描绘,则寄托了诗人对自由、超脱的向往。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林寺庙中度过,他热爱自然,崇尚佛教,对山水田园和宗教生活有着深刻的感悟,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山中修行时,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传达了对佛教哲理的领悟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