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过龙门回望处,野烟寒苇占秋江。出自哪首诗?

风云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过龙门

唐·韦庄

行过龙门回望处,野烟寒苇占秋江。

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出半冈。

旅客几回搔白发,渔翁长日掩蓬窗。

西风漫漫吹黄叶,一夜秋霜透客裳。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任前蜀宰相,谥号“文靖”,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走过龙门回望过去,只见野外的烟雾和寒冷的芦苇占据了整个秋日的江面,孤独的村庄在残雨的笼罩下树色昏暗,远处的寺庙钟声从半山冈上传出,旅途中的客人多次搔弄着已经变白的头发,渔翁则整日掩闭着船篷的窗户,西风吹拂着漫天的黄叶,一夜之间秋霜就穿透了客人的衣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经过龙门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写龙门回望之景,野烟寒苇,秋意盎然;颔联写孤村远寺,雨后的树色与钟声交织成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颈联转而写人,旅客的愁苦与渔翁的闲适形成对比;尾联以西风黄叶、秋霜透裳作结,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与旅人的孤寂。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龙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野烟寒苇占秋江”一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秋日江面的萧瑟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凄清的情感基调,而“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出半冈”两句,则通过远近、动静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秋日的景象之中,颈联和尾联则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无奈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韦庄晚年游历江南期间,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和五代初期的纷乱,晚年虽曾任前蜀宰相,但内心仍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这首诗通过对秋日龙门景象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的“旅客几回搔白发”等句,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年岁已高、功业未成的无奈与愁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