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湖夜雨十年灯,兰佩芙蓉裳未更。
独倚危楼听风雨,踟蹰不归愁断肠。
作者与朝代:
此诗名为《江湖愁思》,作者为宋代文人柳逸尘,柳逸尘,生卒年不详,宋代末年的一位隐士与诗人,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诗作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多描绘江湖生涯、人生感慨及自然景致,情感真挚,风格独特。
作者简介:
柳逸尘生活在宋代末年,那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他性格孤傲,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故选择隐居山林,以诗酒为伴,他的诗作往往蕴含着对江湖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柳逸尘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译文:
在江湖上漂泊了十年,如同夜雨中的孤灯,身上的兰佩与芙蓉裳也未曾更换,独自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听着风雨交加的声音,犹豫不决,不愿归去,心中愁苦得仿佛要断肠。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江湖上的漂泊生涯,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愁苦,首句“江湖夜雨十年灯”以夜雨孤灯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十年江湖生涯的艰辛与孤独;次句“兰佩芙蓉裳未更”则通过未换的衣物,暗示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不舍;后两句“独倚危楼听风雨,踟蹰不归愁断肠”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犹豫,表达了他对归途的迷茫与对现状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江湖夜雨、危楼风雨等自然景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诗中“兰佩芙蓉裳”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洁品质,也暗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踟蹰不归愁断肠”的结尾,则更是将诗人的愁苦之情推向了高潮,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意境深远而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柳逸尘作为一位隐士与诗人,虽然身处山林之中,但心中却时刻牵挂着江湖上的风云变幻,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江湖生涯的感慨与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也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柳逸尘的诗歌无疑具有了一种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