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贫士吟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镜中容颜老不扬,浪求斗升助糟糠。
空怀壮志无人问,独对青灯夜未央。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其书法和绘画也独具特色,尤其是他的竹石画,更是名扬四海。
译文
镜中的容颜已经老去,不再年轻俊朗,徒劳无功地为了几斗米粮去奔波,以养活家中的妻子,心中空有远大的志向却无人问津,只能独自面对青灯,直到夜深还未入眠。
释义
“镜中容颜老不扬”描绘了诗人年华老去的形象;“浪求斗升助糟糠”则表达了诗人为了生计而奔波的艰辛;“空怀壮志无人问”揭示了诗人虽有远大抱负却无人赏识的无奈;“独对青灯夜未央”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质朴的语言,深刻描绘了诗人作为一个贫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首句“镜中容颜老不扬”直接点出诗人的外貌已经老去,不再年轻;次句“浪求斗升助糟糠”则揭示了诗人为了生计而奔波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不满,后两句“空怀壮志无人问,独对青灯夜未央”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无人赏识自己才华的悲愤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语言质朴自然,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生活贫困,仕途不顺,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贫士的艰辛生活和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这首诗不仅是对诗人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