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忽闻车马来行辈,便觉清閒损道容”,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原文及作者朝代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忽闻车马来行辈,便觉清閒损道容。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试,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贾岛诗作语言质朴,以铸字炼句取胜,刻意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僧人轻轻地敲着月下的大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忽然听到路上传来马蹄声,心中顿时感到打扰了这里的清净闲适。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周围环境,表现了隐逸生活的情趣,抒发了诗人向往隐逸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忽闻车马来行辈,便觉清閒损道容”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排斥和对清幽环境的珍视。
赏析
这首诗以“题李凝幽居”为题,前四句写诗人拜访友人所见的幽静环境,后四句写归途中的景物变化及诗人的感受,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构思新奇独特,意境幽深僻静,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特别是“僧敲月下门”一句,更是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表现了诗人对字词的精心锤炼和追求。
“忽闻车马来行辈,便觉清閒损道容”两句,则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珍视和对世俗纷扰的排斥,当诗人沉浸在清幽的环境中时,忽然听到车马的喧嚣声,心中顿时感到不适,觉得这种喧嚣破坏了这里的清净闲适,这种对比手法,更加突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不喜与俗人交往,曾一度削发为僧,后虽还俗,但仍保持着僧人的生活习惯和情趣,他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和瞬间感受,并将其融入到诗歌创作中,这首诗就是他在拜访友人李凝时,被李凝幽居的清幽环境所吸引,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贾岛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也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位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特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