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妙龄才俊晋风流,家在金陵第一洲。
玉树临风人共仰,文采飞扬耀神州。
作者与朝代:
此诗为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属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官员,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作者简介:
杨慎自幼聪颖,博览群书,为文渊博,善诗能文,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因“大礼议”事件而被贬谪云南,从此在边地度过了三十余年的坎坷生涯,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尽显晋代风流之姿,家住在金陵这繁华之地,被誉为第一洲的所在,他如玉树临风般令人敬仰,文采飞扬,光芒照耀着整个神州大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位妙龄才子的赞美,首句“妙龄才俊晋风流”点明了才子的年轻与才华,以及他具有晋代文人的风流气质;次句“家在金陵第一洲”则交代了才子的家乡,金陵即南京,被誉为“六朝古都”,而“第一洲”则进一步强调了其家乡的繁华与重要地位;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进一步赞美了才子的风采和文采。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妙龄才子的形象,诗人通过赞美才子的年轻、才华和家乡,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之情,诗人也通过“玉树临风”和“文采飞扬”等词语,展现了才子的风采和文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赞美和敬仰的氛围,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金陵第一洲”这一地理名词,既交代了才子的家乡,又进一步强调了其家乡的繁华与重要地位。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杨慎的文学交游有关,作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杨慎在文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人脉,他可能与某位妙龄才子有所交往,并对其才华和风采深感敬佩,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作为一位被贬谪的官员,杨慎在边地度过了三十余年的坎坷生涯,他或许也通过这首诗来寄托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在文学上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关于其具体的创作背景和意图,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以上分析仅代表一种可能的解读方式,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