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蓬蒿亦已足,飞抢榆枋聊待时。全诗是什么?

生辉1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逍遥游·斥鴳笑鹏》

朝代:先秦

作者:庄周(庄子)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注:原文较长,这里节选了与关键词相关的部分,即“斥鴳”对大鹏飞翔态度的描述,以体现“翱翔蓬蒿亦已足,飞抢榆枋聊待时”的意境。)

作者简介

庄周(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字子休,后世称之为“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的“伪善”,同时反对“以人灭天”,强调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保守安命。

译文

(针对关键词部分)

小雀讥笑鹏说:“它将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不同了。

(注:这里的“翱翔蓬蒿亦已足,飞抢榆枋聊待时”是对小雀心态的概括,意为在蓬蒿间飞翔就已满足,飞到榆树、檀树之类的树木上去就停下来,姑且等待时机。)

释义

“翱翔蓬蒿亦已足,飞抢榆枋聊待时”表达了小雀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满足和对未来的随遇而安,它不需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只需在蓬蒿丛中自由飞翔就已足够,飞到榆树、檀树等低矮的树木上稍作停留,便是它的生活哲学。

赏析

庄子通过小雀与大鹏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生命形态对自由和追求的不同理解,小雀满足于现状,追求的是简单而平凡的生活;而大鹏则有着更高的追求,渴望在更广阔的天空中翱翔,庄子借此寓言,表达了对自由、逍遥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束缚的批判,也启示人们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和追求,不要盲目攀比,要珍惜眼前的幸福。

创作背景

《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篇章,通过一系列寓言故事,阐述了庄子对自由、逍遥、无为而治等哲学观点的理解,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人们生活在苦难之中,庄子深感世态炎凉,对世俗名利和权力斗争感到厌倦,因此他追求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在《逍遥游》中,庄子通过大鹏和小雀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逍遥的向往,以及对世俗束缚的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