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隐
唐·贾岛
借问图南何所取,舍名与利将焉之。
孤云出岫无拘束,野鹤乘秋得自由。
万里长空开眼界,千年古木寄身枝。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贾岛虽有名篇,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中。)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人称“贾长江”,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工诗,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其诗作以苦吟著称,追求字句的精雕细琢,意境深远而含蓄。
译文
请问那向南飞翔的大鹏鸟,它所追求的是什么?舍弃了名利又将去往何方?孤独的云朵从山峦间悠然飘出,没有丝毫的拘束;野鹤在秋天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享受着无边的自由,万里长空开阔了我的眼界,千年古树成了我栖息的枝头,归来后饱餐一顿,黄昏时分,不脱蓑衣便直接在月光下安然入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鹏鸟、孤云、野鹤等自然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借问图南(大鹏鸟南飞)所取何物,实则是在反问自己,最终得出应舍弃名利,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后两句通过孤云出岫、野鹤乘秋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赏析
此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名利的超脱,通过对比大鹏鸟的飞翔与孤云、野鹤的自由,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全诗以归隐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本真的生活哲学,诗人也借自然之景抒发了自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贾岛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深感世俗名利的束缚与虚无,他渴望摆脱这种束缚,追求一种更加自由、宁静的生活方式,他借自然之景抒发自己的情感与追求,创作了这首《归隐》,诗中通过对大鹏鸟、孤云、野鹤等自然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唐代士人面对社会现实时的无奈与挣扎,以及他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