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白居易
斯言脍炙今人口,聪明汨没同愚痴。
老死花酒间,谁识尧与舜。
古来贤达人,皆被俗所弃。
孤松郁山椒,肃爽凌霜气。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这些话语如今被众人传颂,但那些聪明的人却如同愚笨的人一样被埋没,在花天酒地中老去死去,又有谁能认识尧和舜这样的贤君呢?自古以来,贤达的人往往被世俗所抛弃,就像那山椒上的孤松,独自郁郁葱葱,凌霜傲雪,保持着高洁的气节。
释义
“斯言脍炙今人口”意指这些话如今被众人广为传颂;“聪明汨没同愚痴”则表达了那些聪明的人因为种种原因被埋没,无法施展才华,与愚笨的人无异,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揭示了世俗对贤达之人的不公,以及贤达之人保持高洁气节的不易。
赏析
这首诗以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的不公和贤达之人的困境,首句“斯言脍炙今人口”以传颂的话语开篇,引出后文对聪明人被埋没的感慨,次句“聪明汨没同愚痴”则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被埋没的聪明人的同情和不平,后两句则通过孤松的象征,赞美了贤达之人保持高洁气节的精神,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刻,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仕途不顺、深感社会现实不公之时,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他深知社会现实的黑暗和不公,对那些被埋没的聪明人深感同情,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贤达之人的敬仰和追求高洁气节的决心,在创作这首诗时,白居易可能正身处逆境,但他依然保持着对正义和真理的坚定信仰,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