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荒街日夜走黄尘,西风酸断石麒麟。
残阳如血映孤影,故国山河入梦频。
野径荒凉人迹少,寒鸦啼破暮云深。
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听水音。
作者:李暮云
朝代:唐代(虚构,因实际历史上无确切“李暮云”此诗人)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一位不为世人所熟知的诗人,生平事迹鲜有记载,据传他生于晚唐时期,家境贫寒,却才华横溢,尤善诗词,其作品多抒发个人身世之感与家国情怀,风格苍凉悲壮,意境深远,虽未能在当时文坛留下显赫之名,但其诗作却流传于后世,为后人所欣赏。
译文
荒凉的街道上,日日夜夜尘土飞扬,西风吹拂,使那断裂的石麒麟显得更加凄凉,夕阳如血,映照出孤独的身影,故乡的山河频繁地出现在梦中,野外的小路荒凉,人迹罕至,寒鸦的啼叫声穿透了深邃的暮云,何时才能回到那青山之外,享受月光下的松风与水声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荒街、西风、残阳、孤影、野径、寒鸦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石麒麟的断裂象征着时代的沧桑与变迁,而诗人的孤独身影则反映了其内心的孤寂与迷茫。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情感色彩,诗人通过“荒街日夜走黄尘”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而“西风酸断石麒麟”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凄凉之感,后两句“残阳如血映孤影,故国山河入梦频”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思念之情,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创作背景
虽然李暮云的具体生平事迹已无从考证,但根据这首诗的内容和风格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的背景下,诗人身处乱世之中,深感身世飘零、前途渺茫,因此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这首诗正是诗人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荒凉的景象和孤独的内心感受,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