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悼亡诗
朝代:明
作者:沈周
执绋南屏山下路,悲风吹乱绿杨丝。
生前有约归同穴,死后相思复几时。
白首送君情未已,青山埋骨恨难知。
伤心桥下水东去,千古悠悠泪满颐。
作者简介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他出生于江苏长洲(今苏州)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便展现出极高的艺术天赋,沈周在诗文、书画方面均有深厚造诣,是明代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画作以山水为主,风格浑厚,笔墨苍劲,被誉为“明四家”之首,沈周的诗歌也颇受赞誉,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译文
在南屏山下的小路上,我手持丧杖为你送行,悲凉的风吹散了绿色的杨柳枝,生前我们曾约定死后同穴而葬,如今你已离去,我的相思之情又能持续多久呢?白发苍苍的我送你离去,心中的情感难以平息,青山之中埋藏着你的骨灰,我心中的怨恨却无从知晓,桥下的水向东流去,带走了我的伤心,但千古以来,我的泪水总是盈满腮边。
释义
这首诗是沈周为悼念逝去的亲友所作,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哀痛和无尽的思念,首句“执绋南屏山下路”描绘了送葬的场景,悲凉的氛围油然而生,次句“悲风吹乱绿杨丝”以自然景象映衬内心的悲痛,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和无法释怀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沈周悼亡诗中的佳作,诗人通过描绘送葬的场景和内心的感受,将哀痛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悲风”、“绿杨丝”等意象的运用,既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又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诗人对逝者的深情厚谊和无尽的思念,也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真挚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沈周某位亲友的去世有关,沈周一生经历了许多亲朋好友的离世,这些经历对他的情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首诗中,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沈周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性中真挚情感的珍视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