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布袋空携空满袖
唐·契此
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路秋。
五位诸方俱已厌,千家一钵更何忧。
作者及朝代
作者:契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契此,唐代僧人,俗称“布袋空携”,因其常携布袋行乞而得名,他性格豁达,不拘小节,常以诗歌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感悟,契此的诗歌风格自然流畅,富有哲理,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在千峰顶上我无拘无束,万象丛中我得到了自由,不向人间争宠夺辱,只将心事寄托给沙鸥,不知何时我将归去青山之外,那时月满松风,小径秋意正浓,五位(佛教中的五种修行位次)诸方(各方)我都已厌倦,千家(众多人家)一钵(一个钵盂,象征僧侣的简朴生活)我又有何忧?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契此对自由、超脱和简朴生活的向往,他不受世俗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不与人争宠夺辱,只愿与沙鸥为伴,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他对佛教修行次位的厌倦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了契此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他通过描绘自己在千峰顶上、万象丛中的自由生活,展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他通过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的表述,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亲近,最后两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他对佛教修行次位的厌倦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契此生活在唐代,这是一个佛教盛行的时代,契此对佛教的修行次位却产生了厌倦之情,他渴望一种更加自由、超脱的生活方式,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思想情感,也体现了唐代佛教文化背景下僧侣们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首诗也启示我们,在追求物质和名利的同时,不要忽视内心的宁静和自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