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原野霜风急,所过溪湖潦水平。的释义

春秋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野行

唐·韦庄

此行原野霜风急,所过溪湖潦水平。

白鸟影边霞似绮,红蕖香里露如饧。

闲依马背寻幽径,兴洽渔舟逐晚晴。

好是秋光堪引兴,谁怜吟客路迢迢。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这次出行在原野上遇到急促的霜风,所经过的溪湖水面已经恢复了平静,白鸟飞翔的影边云霞如同绮丽的彩绸,红蕖(荷花)的香气中露珠如同蜜糖般甘甜,我悠闲地倚靠在马背上寻找着幽静的小径,兴致盎然地随着渔舟追逐着傍晚的晴朗天空,这美好的秋光足以引发我的诗兴,可又有谁怜惜我这远行的吟客路途遥远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原野上的一次旅行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联点明时间和环境,霜风急、潦水平,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颔联以白鸟、霞绮、红蕖、露饧等意象,进一步描绘出秋日景色的绚丽多彩,颈联则通过“闲依马背”和“兴洽渔舟”的动作,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秋光的赞美以及对自己远行孤独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原野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个画面既富有诗意又充满生活气息,诗人通过“闲依马背”和“兴洽渔舟”等动作描写,也展现了自己悠然自得、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尾联的“好是秋光堪引兴,谁怜吟客路迢迢”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孤独旅程的无奈感慨。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的诗歌往往带有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孤独感,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某次远行途中,面对秋日原野的壮丽景色,心中涌起无限感慨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他在动荡时代中寻求心灵慰藉和人生意义的努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