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海艘蔽江下,艅艎艨艟捷如矢。的解释

春秋16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清代诗人郑燮(郑板桥)的《江晴》,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江晴

清代:郑燮

忆昨海艘蔽江下,艅艎艨艟捷如矢。

旌旗猎猎寒风生,鼓角喧阗震百里。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清新脱俗,富有哲理;画则擅长兰竹,笔墨酣畅,风格劲峭;书法则自创“板桥体”,别具一格。

译文

回想起昨天,那些巨大的海船遮蔽了江面,一艘艘艅艎(大船)、艨艟(战船)如同离弦之箭般迅速,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带来了阵阵寒风,鼓角和号角的声音响彻百里,震撼人心。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江面上船只众多、气势恢宏的场景,首句“忆昨海艘蔽江下”点明了时间和场景,即回忆起昨天江面上船只密布的情景,次句“艅艎艨艟捷如矢”则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船只的迅速和壮观,后两句则通过旌旗和鼓角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气势和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江面上船只众多、气势恢宏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将船只的迅速和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旌旗和鼓角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郑板桥在江边的所见所感有关,他或许在某个晴朗的日子,站在江边,目睹了江面上船只众多、气势恢宏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郑板桥作为一位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的诗人,他的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对时代变迁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海上交通的发达。

《江晴》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郑板桥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才华和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