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汴河亭
唐·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天近神京偏浩荡,水通沧海却回萦。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珠帘四面卷东风,犹似鸳鸯水上逢。
作者及朝代
作者:许浑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许浑,字用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其诗作多描写水、雨之景,语言清丽,意境浑成,尤善于将律体写得流畅自然,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有“许浑千首诗”之誉。
译文
广陵(今扬州)繁花似锦,皇帝东游至此,为了这次出游,先是从昆仑山引来了一股清流,禁兵辞别了皇宫,宫女们随皇帝登上了龙舟,鼓声震天,仿佛星辰都在颤动;旗帜飘扬,日月仿佛在水面浮动,这里离京城很近,因此更加显得浩荡无边;河水通向沧海,却又曲折回环,皇帝乘着凤辇半醉而归,宫女们为他撩起御帘,东风四面吹来,珠帘随风卷起,仿佛在水上遇到了鸳鸯一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皇帝东游广陵的盛况,特别是通过汴河这一重要水道所展现的壮丽景象,诗中既有对皇帝出游的宏大场面的描写,也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盛世景象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以汴河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宏大的视角,展现了唐代皇帝东游的盛况,首联点明出游的地点和原因,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禁兵辞别皇宫、宫女随皇帝登龙舟、鼓声震天、旗帜飘扬等细节描写,将出游的宏大场面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尾联则通过皇帝乘凤辇半醉而归、宫女撩御帘、东风卷珠帘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出游的欢乐气氛。
“天近神京偏浩荡,水通沧海却回萦”一句,既表达了汴河离京城很近、因此更加显得浩荡无边的意境,又通过“水通沧海却回萦”的描写,展现了汴河通向沧海却又曲折回环的自然之美,这一联不仅与全诗的主题相呼应,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领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皇帝东游广陵的历史事件有关,唐代皇帝常常通过水路进行长途旅行,以展示国家的繁荣和强大,汴河作为连接京城和东南地区的重要水道,在唐代皇帝东游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许浑可能是在目睹了皇帝东游的盛况后,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通过这首诗,他既表达了对盛世景象的赞美,也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