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行夜宿
唐·白居易
舟人系缆频相唤,铃卒巡更忽自惊。
暗浪舂船天欲晓,水云初散月分明。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著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译文
船夫们频繁地呼唤着,忙着系紧缆绳;巡夜的士兵突然在更鼓声中惊醒,暗夜中的波浪拍打着船只,预示着天即将破晓;水雾和云彩渐渐散去,月光变得格外明亮。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江上行舟夜宿的情景,首句“舟人系缆频相唤”描绘了船夫们忙碌的景象,他们频繁地呼唤着同伴,共同协作将船只安全地系好,次句“铃卒巡更忽自惊”则转向巡夜的士兵,他们在寂静的夜晚突然听到更鼓声,不禁感到一阵惊醒,后两句“暗浪舂船天欲晓,水云初散月分明”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天色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紧张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上行舟夜宿的生动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首句和次句通过人物活动的描写,将船夫和士兵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巧妙地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天色的变化,使整首诗充满了动态感和生命力。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如“频相唤”与“忽自惊”的对比,突出了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状态;而“暗浪舂船”与“水云初散”的描绘,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天色的变化,使整首诗充满了象征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在江南地区任职或游历期间,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关注民生的诗人,白居易在旅途中经常将所见所感融入诗歌之中,这首诗通过对江上行舟夜宿情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也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这首诗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中常见的关注民生、反映现实的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