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谢家儿负贩子,气味不待口舌争。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韦庄

王谢家儿负贩子,

气味不待口舌争。

朱门巧夕沸欢声,

田舍黄昏静掩扃。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至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任前蜀宰相,谥号“文靖”,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为“花间派”重要词人,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王谢贵族家的子弟与街头的小商贩,

他们的气质风度根本不需要用言语去争辩。

豪门大户在七夕佳节时欢声笑语沸腾,

而田舍农家里黄昏时分却静悄悄地关上了门。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王谢贵族子弟与街头商贩的生活状态,以及豪门大户与田舍农家的节日氛围,展现了唐代社会阶层的差异和人们生活的不同,首句“王谢家儿负贩子,气味不待口舌争”直接点出主题,表明贵族子弟与商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的气质风度却一目了然,无需多言,后两句则通过节日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社会阶层的差异。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唐代社会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首句“王谢家儿负贩子”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贵族子弟与商贩的身份差异,但紧接着的“气味不待口舌争”却表明,这种差异并非仅仅体现在身份地位上,更体现在他们的气质风度上,后两句则通过节日氛围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社会阶层的差异,豪门大户在节日时欢声笑语,而田舍农家却静悄悄地关上了门,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

韦庄的这首诗在表达上含蓄而深刻,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巧妙地揭示了唐代社会的阶层差异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这首诗也体现了韦庄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尖锐的时代,韦庄本人也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的痛苦,对社会的阶层差异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有着深刻的体验和认识,这首诗可能是韦庄在游历或生活中,对当时社会阶层差异和人们生活状态的深刻感悟和反思的产物,通过这首诗,韦庄不仅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也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