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猪肉颂
宋·苏轼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附加句(虽非原诗直接内容,但符合您的关键词要求,可能作为苏轼相关作品中的意境体现或后人引申):
大胾每快屠门嚼,美酒惯陪豪士倾。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纵不羁,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取诸家之长,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擅行、楷,其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洗干净锅,放少许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煨炖,等待猪肉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莫要管。
(附加句译文:大块肉在屠户门前让人吃得畅快,美酒常陪伴着豪杰之士畅饮。)
释义
这首诗以猪肉为题材,通过描述烹煮猪肉的过程和享用猪肉的自在,表达了苏轼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诗中“火候足时他自美”一句,既是对烹煮猪肉的总结,也隐含了人生哲理,即只要耐心等待,事情自然会达到美好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极其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猪肉烹煮图,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乐观与豁达,诗中“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等句,生动地刻画了烹煮猪肉的细节,使读者仿佛能闻到那诱人的肉香,而“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则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附加句“大胾每快屠门嚼,美酒惯陪豪士倾”虽然并非原诗内容,但同样体现了苏轼豪放不羁、热爱生活的性格,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与豪杰之士相伴,展现了苏轼的豪迈与洒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生活困顿,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在这首诗中,苏轼以猪肉为题材,通过描述烹煮猪肉的过程和享用猪肉的自在,表达了自己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苏轼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即只要耐心等待,事情自然会达到美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