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妃怨·夜来酒醒清无梦
元·阿鲁威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露滴轻寒,雨打梧桐,玉箫声断兰皋渚,垂杨乱绕青溪渡,信有飘零万古愁,带水拖泥,强整乌纱,小立亭台。
作者及朝代
作者:阿鲁威
朝代:元代
作者简介
阿鲁威,字叔重,号东泉,蒙古族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武宗至元仁宗时期,他曾任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参知政事,阿鲁威善曲,有《东泉乐府》,今存小令十九首,套数两套,在元曲家中颇负盛名,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清新婉约之篇,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广泛的艺术兴趣。
译文
夜晚酒醒后,心中一片清明,再无梦境,忧愁地倚靠在栏杆旁,露水带来轻微的寒意,雨水敲打着梧桐叶,玉箫的声音在兰草覆盖的河岸边断绝,垂柳的枝条杂乱地缠绕在青溪的渡口旁,确实有着万古不变的飘零之愁,如同带水拖泥般沉重,勉强整理好官帽,独自站在亭台上。
释义
这首曲以酒醒后的愁绪开篇,通过描绘夜晚的清冷、露水的轻寒、雨打梧桐的声响,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以“玉箫声断兰皋渚,垂杨乱绕青溪渡”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愁绪,玉箫声的断绝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消逝,垂杨的杂乱则暗示着内心的纷扰和不安,作者以“飘零万古愁”作为总结,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慨。
赏析
这首曲在表达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内心的愁绪与外在的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玉箫声断兰皋渚,垂杨乱绕青溪渡”两句尤为精彩,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还寓含了深刻的情感内涵,作者通过“信有飘零万古愁”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曲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阿鲁威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位蒙古族官员,在元朝这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中,他或许面临着种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心理压力,作为一位文学家,他对于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也有着更为深刻的感悟,在这首曲中,他通过描绘夜晚的清冷和内心的愁绪,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