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殿金泉枕碧山,清凉楼阁五台间。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1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五台山清凉寺

唐·贾岛

暑殿金泉枕碧山,清凉楼阁五台间。

松风涧水声相远,林月岩云色更鲜。

僧向半空移宝殿,佛从初地涌金莲。

休言劫火曾烧尽,自有菩提火里莲。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一作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五年(810年)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中进士,曾官长江主簿,武宗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

译文

炎热的宫殿旁有金色的泉水流淌,背靠着碧绿的青山,清凉的楼阁矗立在五台山之间,松风与涧水的声音相互交织,远离尘嚣;林间的月光与岩石上的云彩颜色更加鲜明,僧侣们在半空中移动着宝殿,佛像从最初的圣地涌现出金莲,不要说世间的劫火曾经烧尽一切,这里自有在火中依然绽放的菩提莲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五台山清凉寺的清幽与神圣,首联点明地点与特色,即清凉寺位于五台山间,拥有金泉与碧山的美景,颔联进一步描绘寺院的自然环境,松风涧水声远,林月岩云色鲜,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颈联通过僧侣移动宝殿与佛像涌现金莲的想象,展现了寺院的神秘与庄严,尾联则以菩提火里莲的比喻,表达了寺院中信仰的力量与不灭的精神。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苦吟风格,将五台山清凉寺的清幽与神圣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超脱尘世的佛教圣地形象,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敬畏与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贾岛在唐代以苦吟著称,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追求,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五台山清凉寺时所作,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与创作,贾岛在游览过程中,被清凉寺的清幽与神圣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教信仰的敬畏与向往,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