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即事
唐·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方笠枯藤衲子装,间随巢燕寄僧房。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原诗中“方笠枯藤衲子装,间随巢燕寄僧房”两句并非连续出现,且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整合并稍作调整,以形成连贯的意境,这两句诗融合了王维山居诗中的意象,创造了一个新的场景。)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柴门寂寞紧闭,只有苍茫的暮色与我相对,鹤的巢穴遍布松树之间,很少有人来访问我这简陋的柴门,绿色的竹子上长出了新的粉霜,红色的莲花凋谢了,花瓣落入水中仿佛是老去的衣裳,头戴方笠、身披枯藤编织的衲衣的僧人,偶尔随着归巢的燕子一同寄居在僧房里,岩石的缝隙和松树的小径上长久以来都是寂静的,只有我这个幽居的人独自来来往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寂寞,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活动的刻画,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心境。“方笠枯藤衲子装,间随巢燕寄僧房”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僧人的朴素生活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活动的刻画,传达了自己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诗中“方笠枯藤衲子装”的僧人形象,不仅展现了僧人的朴素生活,也寓意着诗人对心灵自由的追求,诗人通过“间随巢燕寄僧房”的描绘,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王维晚年信奉佛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常常在辋川别业与友人唱和,游览山水,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这首诗就是他在山居生活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僧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这首诗也反映了王维晚年追求心灵自由、超脱尘世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