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曹溪一句亡言后
唐·释宗杲
曹溪波浪如相似,无限平人被陆沈。
直饶空携空满袖,归来何物是吾心。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南宋临济宗高僧,字昙晦,号妙喜,福建泉州人,他早年出家,后得法于圆悟克勤禅师,成为临济宗杨岐派的杰出代表,宗杲禅师以弘扬禅宗、主张禅教合一而著称,其禅风峻烈,对后世禅宗影响深远,他不仅在佛教界享有盛誉,还与当时的文化名流如张浚、张九成等有深厚交往,对宋代佛教与儒学的交融起到了推动作用。
译文
曹溪(指禅宗六祖慧能传法之地)的波浪如同相似的觉悟境界,却使得无数平凡之人陷入了迷茫与沉沦(陆沈,比喻沉沦、迷失),即便有人空着手袖满载着空性的智慧归来,又怎能确定他所领悟的,真正是自己的本心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曹溪波浪”这一禅宗象征,表达了禅宗悟道的深奥与复杂,曹溪作为禅宗的发源地,象征着最高的觉悟境界,这种境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是难以捉摸的,如同波浪一般,看似相似却难以把握,反而容易让人迷失方向,陷入更深的迷茫之中,诗人以此警示世人,即便看似悟得了禅理,也未必能真正把握自己的本心。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禅宗的象征手法,巧妙地表达了禅宗悟道的艰难与微妙,诗人以“曹溪波浪”为喻,既展现了禅宗悟道的崇高与神秘,又揭示了其易使人迷失的风险,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悟道的个人性与不确定性,即使看似有所领悟,也难以确定是否真正触及了内心的本质,这种对禅宗悟道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禅宗教义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宗杲禅师弘法传道的时期,作为一位禅宗高僧,宗杲禅师深知禅宗悟道的艰难与微妙,也深知许多人在追求悟道的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他通过这首诗来警示世人,提醒他们在追求禅宗悟道的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以免陷入迷茫与沉沦,这首诗也反映了宗杲禅师对禅宗教义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以及他对禅宗传承与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