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秦宫
唐·李商隐
阿房已灰四海沸,轵道羊车诚可怜。
渭水秋风何限恨,咸阳落日几人怜。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生活在晚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作品多抒发个人怀抱,反映时代风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作者简介
李商隐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但在仕途上,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历经坎坷,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阿房宫已经化为灰烬,四海翻腾如同沸水,轵道亭中那辆载有末代皇帝的羊车,真是可怜至极,渭水秋风中蕴含着无限的哀愁,咸阳落日下又有几人能同情这亡国之君呢?只能听到皇宫里守卫的兵士在夜间敲击巡更的木梆声,再也听不到宫中报晓的鸡鸣声了,这一天六军都停驻不前,当年七夕长生殿上两人曾笑话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今却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阿房宫的毁灭和末代皇帝的悲惨境遇,反映了唐朝末年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现实,诗中“阿房已灰四海沸”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阿房宫被焚毁后社会的混乱局面;“轵道羊车诚可怜”则表达了诗人对末代皇帝的同情和哀怜,后几句则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凄凉,进一步突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人生的无常。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凄凉进行对比,突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人生的无常,诗人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如“阿房已灰”象征着唐朝的衰落和灭亡,“轵道羊车”则隐喻着末代皇帝的悲惨命运,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秋风”、“落日”等意象的运用,既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李商隐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忧虑和不满,他通过描绘阿房宫的毁灭和末代皇帝的悲惨境遇,来反映唐朝末年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