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别注:虽“青州从事难再得,墙底数樽犹未眠”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此句意境与贾岛追求隐逸、嗜酒好诗之情趣相契合,可视为对其生活状态或心境的一种想象性描述或后人附会,为贴合题目要求,以下分析将尝试将这两句融入对贾岛及其作品的解读中,进行一种创意性的联结。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苦吟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不第,后出家为僧,法号无本,贾岛的诗风清奇僻苦,注重炼字炼句,追求语言的奇崛和意境的深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原诗译文)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月下敲门探访,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搬动石头惊动了云根,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我们相约的日子不会失约。
(附加意境)
想象之中,在那幽静的居所,青州美酒(比喻佳酿)难得一遇,而墙根下还摆放着几樽未饮尽的酒,似乎连夜色中的酒樽也未曾入眠,等待着诗人的再次归来,享受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欢愉。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环境和诗人的造访,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而“青州从事难再得,墙底数樽犹未眠”则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一种诗意化补充,强调了佳酿难遇、时光易逝,但诗人心中那份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却永不熄灭。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著称,诗人通过对幽居环境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深意,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而“青州从事难再得,墙底数樽犹未眠”的想象性加入,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整首诗更加生动、饱满。
创作背景
贾岛创作这首诗时,正值其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他渴望摆脱尘世的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他通过描绘李凝的幽居生活,寄托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短暂、美好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珍惜当下、追求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而“青州从事难再得,墙底数樽犹未眠”的加入,则可能是后人对贾岛生活状态的一种想象性描绘,用以强调其嗜酒好诗、追求自由不羁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