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风转处影摇春,寂寂茅檐自养真。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光风转处影摇春,寂寂茅檐自养真。

门外不知春几许,满庭芳草绿纷纷。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和煦的春风轻轻吹过,树影随之摇曳,仿佛春天在光影中流转,在这寂静的茅草屋檐下,我独自修养身心,追求着内心的纯真与平和,门外的世界我不去多问,只知庭院中芳草萋萋,绿意盎然,春意正浓。

释义

“光风转处影摇春”描绘了春风拂面、树影婆娑的春日景象;“寂寂茅檐自养真”则表达了诗人在简陋的茅屋中,远离尘嚣,独自修养身心的生活状态。“门外不知春几许,满庭芳草绿纷纷”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外界纷扰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欣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生活画面,首句“光风转处影摇春”以动衬静,通过春风、树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宁静和谐的氛围,次句“寂寂茅檐自养真”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高洁品质,后两句“门外不知春几许,满庭芳草绿纷纷”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隐逸色彩。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其创作多受佛教思想影响,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居生活中,面对自然美景,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春日山居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世俗纷扰的淡泊与超脱,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墨客追求隐逸生活、向往自然之美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