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岁已见境,九千百步尚寻山。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12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寻山志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七十四岁已见境,九千百步尚寻山。

云深路险何曾惧,水阔天长自往还。

老骥伏枥心犹壮,青松傲雪骨更坚。

此生不负凌云志,笑看人间万万年。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陆游并未写过此诗。)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到了七十四岁,我已经看尽了人生的风景,但即便走过了九千百步,我仍然要去寻找那未曾见过的山川,云雾缭绕、道路艰险,我从未感到害怕,水面宽阔、天空高远,我自由来去,就像老骥伏枥,心志依然壮烈;青松傲雪,骨骼更加坚韧,此生我绝不会辜负自己凌云壮志,笑看人间万世沧桑。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陆游在晚年依然保持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不畏艰难险阻,坚持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通过“七十四岁已见境”与“九千百步尚寻山”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陆游晚年生活的豁达与坚韧,首联通过年龄与步数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探索精神;颔联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无畏与从容;颈联则以老骥和青松为象征,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不屈;尾联则升华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和乐观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背景为假设)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已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见证了无数的世事沧桑,尽管年事已高,陆游依然保持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在一次游历山川的过程中,他深感自然之美与人生之趣,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与志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晚年生活的充实与豁达,以及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和乐观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