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南江北遥相望
唐·韦庄
江南江北遥相望,烟水迷茫万里情。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的衰落与五代的动荡之中,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情感,韦庄的诗风清丽温婉,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江南与江北远远地相互眺望,中间隔着烟雾迷蒙、广阔无边的水面,承载着万里的深情厚谊,谁说仅仅只是一水之隔,却已感觉两边的山川风物截然不同,仿佛是两个世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与江北之间因水域相隔而显得遥不可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和对地域分隔造成的心理隔阂的感慨,首句直接点题,次句以“烟水迷茫”形容距离之遥与情感之深,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虽然地理上相近,但心理上的距离却因山川风物的不同而显得遥远。
赏析
韦庄此诗以景寓情,借江南江北的自然景观,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烟水迷茫”四字,既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特有景致,又隐喻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惆怅,后两句通过“才一水”与“已觉山川是两乡”的对比,巧妙地表达了地理距离虽近,但心理距离却远的复杂情感,富有哲理意味,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韦庄抒情诗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诗人自身也经历了多次流离失所,对家国情怀有着深刻的体验,这首诗可能是在韦庄远离家乡,身处异乡时所作,通过对江南江北景象的描绘,寄托了他对故乡、亲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现实社会动荡不安、人情疏离的无奈与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以景寓情,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