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抱孙枝交瘦影,雁联宾侣带寒声。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夜感怀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桐抱孙枝交瘦影,雁联宾侣带寒声。

霜华渐染青丝鬓,月色轻笼白玉楹。

独坐幽篁听夜漏,闲观落叶数秋星。

心怀壮志无人识,且把诗魂寄酒觥。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常寓含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其书法和绘画亦独具风格,尤其是他的竹石画,更是名扬四海。

译文

桐树紧抱着新生的枝条,交映出瘦削的影子;大雁结伴飞行,带着寒冷的叫声,我的鬓发逐渐被霜华染白,月光轻轻笼罩着洁白如玉的廊柱,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聆听夜漏的声音,悠闲地数着秋夜里的星星,心中怀有壮志却无人赏识,姑且把诗魂寄托在酒杯之中。

释义

首联“桐抱孙枝交瘦影,雁联宾侣带寒声”描绘了秋夜的景象,桐树与新枝相依,大雁结伴南飞,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颔联“霜华渐染青丝鬓,月色轻笼白玉楹”则通过霜染鬓发、月色笼柱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颈联“独坐幽篁听夜漏,闲观落叶数秋星”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闲适,尾联“心怀壮志无人识,且把诗魂寄酒觥”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虽有壮志未酬的遗憾,但仍以诗酒自娱的豁达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首联和颔联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颈联则通过“独坐”和“闲观”两个动作,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闲适,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虽有壮志未酬的遗憾,但仍能以诗酒自娱的豁达情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板桥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郑板桥虽然心怀壮志,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的才华并未得到充分的施展和认可,他在秋夜独坐时,不禁感慨万分,将自己的孤独、无奈和豁达情怀都融入到了这首诗中,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板桥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豁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