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坐有感
宋·陆游
拨残炉火知霜沾,挑尽灯煤待月明。
孤影独对寒宵永,万籁无声夜色清。
思绪纷飞难入梦,情怀寥落易伤情。
何时得遂归田计,闲看云舒卷自轻。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拨弄着即将熄灭的炉火,感受到霜气的侵袭;挑尽了灯芯,只为等待那明月的升起,孤独的身影独自面对着漫长的寒夜,四周万籁俱寂,夜色显得格外清冷,思绪纷飞,难以入眠;情怀寥落,容易触动伤情,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归隐田园的计划,悠闲地观赏云朵自由地舒展与卷曲。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寒夜中独坐的情景,通过拨弄炉火、挑尽灯芯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期待,诗人面对漫长的寒夜和清冷的夜色,思绪万千,难以入眠,表达了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夜坐的情境,通过“拨残炉火”、“挑尽灯煤”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期待,诗人以“孤影独对”和“万籁无声”来烘托出夜的寂静与冷清,进一步加深了孤独的氛围,诗人通过“思绪纷飞”和“情怀寥落”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纷扰与无奈,诗人以“何时得遂归田计”作为结尾,表达了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谪期间,面对仕途的失意和生活的艰辛,内心感到孤独与无奈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寒夜中独坐的情境,表达了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境遇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在仕途不顺、理想难以实现的困境中,对人生和未来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