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不从东海游,甘心况受西山饿。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愬画像

唐·白居易

淮水东流旧战场,

平沙旷野暮云黄。

半卷红旗临易水,

旌旗无光日色薄。

乡关回首三千里,

一寸丹心惟报国。

立志不从东海游,

甘心况受西山饿。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淮河之水向东流去,那里曾是古老的战场,

广袤的平原和荒野上,黄昏的云彩显得昏黄。

半卷的红旗屹立在易水之畔,

旌旗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日色也变得黯淡无光。

回望故乡,已相隔三千里之遥,

但心中只有一颗赤诚的报国之心。

立下志向不去东海遨游四方,

又怎会甘心在西山忍受饥饿之苦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愬(唐代名将,曾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的英勇形象,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决心,诗中“立志不从东海游,甘心况受西山饿”两句,表达了李愬不为个人享乐所动,甘愿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刻画了李愬的英勇形象,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决心,诗中“立志不从东海游,甘心况受西山饿”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展现了李愬不为个人享乐所动,甘愿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为李愬画像所作,李愬是唐代名将,曾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立下赫赫战功,白居易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唐朝中期,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他通过描绘李愬的英勇形象,表达了对国家忠诚和奉献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愿景,这首诗不仅是对李愬个人的颂扬,更是对那个时代无数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的英雄们的赞美和敬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