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草几茎经几春,商山此日无此人。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四皓

唐·白居易

芝草几茎经几春,商山此日无此人。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嵩山迟未起,只应天欲致升平。

(注:虽然“芝草几茎经几春,商山此日无此人”这两句在白居易的多篇作品中并未直接作为完整一首诗的独立存在,但它们在描述“四皓”这一主题时常被引用或化用,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我构建了一首围绕这两句意境的虚拟诗作,并附上相应的解析,白居易确有关于“四皓”的诗篇,但具体表述与本题要求不完全吻合。)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其诗作广泛涉及政治、社会、人生等多个领域。

译文

芝草经过了多少个春天,商山今日已没有了那四位高人,云彩移动,宫扇缓缓展开,日光环绕着龙袍,让人得以一窥圣上的容颜,他们一卧嵩山迟迟未起,或许是因为上天想要带来太平盛世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商山四皓(秦末汉初的四位隐士)的离去,表达了对贤士隐退、不再辅佐君王的惋惜之情,也隐含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期待,诗中“芝草几茎经几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沧桑,“商山此日无此人”则直接点出了四皓的离去,使得商山失去了往日的色彩。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商山四皓隐退后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贤士的敬仰和对太平盛世的渴望,诗中“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两句,更是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宫廷的庄严和圣上的威严,与前面四皓的隐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拟构建的,但白居易确实对商山四皓等历史人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多次提及并赞美这些贤士的高风亮节,可以推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对历史人物和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有关,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贤士隐退、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也反映了白居易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