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扶风叹
唐·罗隐
鼎足摇摇谁与扶,吃口期期亦是愚。
平生心力为天下,后世声名在史书。
金谷繁华随逝水,铜驼荆棘卧秋芜。
可怜一片兴亡意,犹自令人忆旧都。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根据关键词进行创作及解析,历史上罗隐虽有多首反映社会现实与人生哲理的诗篇,但“鼎足摇摇谁与扶,吃口期期亦是愚”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罗隐(约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生活在晚唐乱世,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罗隐的诗作多针砭时弊,讽刺现实,语言犀利,风格独特,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三足鼎立的国家局势摇摇欲坠,谁能来扶持?口吃之人说话结结巴巴,看似愚钝,我一生心力都倾注在为天下谋福祉上,希望后世能在史书中留下我的声名,昔日的金谷园繁华已随流水逝去,铜驼巷口的荆棘在秋日荒草中沉睡,可悲的是,这一片兴衰更替的感慨,仍然让人怀念起旧时的都城。
释义
本诗通过“鼎足摇摇”比喻国家局势的不稳,暗含对当时政治动荡的忧虑;“吃口期期”则可能是借指某些无能或愚钝之人,讽刺社会上的某些现象,诗人自述一生致力于天下大事,期望青史留名,同时通过对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慨。
赏析
此诗以“鼎足摇摇”开篇,直接点出国家局势的动荡不安,紧接着用“吃口期期”的比喻,巧妙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相联系,既是对时局的批判,也是对个人境遇的无奈自嘲,中间两联,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表达了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后世名声的期望,同时通过对金谷园、铜驼巷的今昔对比,深刻揭示了历史变迁的无情与沧桑,尾联以“可怜一片兴亡意,犹自令人忆旧都”作结,既是对历史的沉思,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情感深沉,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但若将其置于晚唐五代的历史背景下,可以想象,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文人墨客往往心怀天下,却难以施展抱负,罗隐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其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此诗正是对这种情感的集中体现,通过虚构的创作,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深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