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莫之禦非自暴,风无所争不相容。的解释

风云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松风

唐·刘长卿

松莫之禦非自暴,风无所争不相容。

夜深微月照松影,独听松风思旧踪。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被贬为南巴尉,仕途坎坷,刘长卿的诗多写贬谪漂泊之感和山水隐逸之趣,风格含蓄蕴藉,意境悠远,尤善五言律诗,有“五言长城”之称。

译文

松树无需抵御什么却并非自我放纵,风也没有与人争斗却与万物不相容,夜深人静之时,微弱的月光照耀着松树的影子,我独自聆听松风的声音,思绪飘向了过去的踪迹。

释义

首句“松莫之禦非自暴”意指松树并不需要去抵御什么外界的力量,它自然生长,并非因为自我放纵而失去原则,次句“风无所争不相容”则表达了风虽然无形无质,不与万物争斗,但因其自然之力,却与万物难以相容,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夜深人静时松风与月影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松风为题,通过描绘松树与风的自然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首联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松树与风的自然属性,展现了它们各自独特的品格,颔联则通过夜深人静时的景象,将松风与月影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使诗人的思绪得以自由飞翔,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长卿被贬谪期间,在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思绪,松树与风的自然关系,既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韧与不屈,也反映了他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渴望,夜深人静时的松风与月影,也勾起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感慨,表达了他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和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