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衰不见吴宫事,唯有月下孤猿啼。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1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姑苏台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草衰不见吴宫事,唯有月下孤猿啼。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祜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祜,字承吉,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宫词著称,作品多描写宫廷生活及历史人物,风格清新婉丽,情感深沉,张祜的诗才横溢,但一生仕途不顺,多数时间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这也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译文

远离故乡三千里,深居宫中二十年。

一曲《何满子》唱罢,两行热泪洒落在君王面前。

草木凋零已不见当年吴宫的繁华景象,只有月光下孤独的猿猴在哀啼。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宫女在深宫中的悲惨生活,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首联“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直接点出了宫女远离家乡、长期囚禁的悲惨境遇,颔联“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通过宫女唱《何满子》曲时的泪流满面,进一步表现了她的哀怨和痛苦,颈联“草衰不见吴宫事”以草木凋零象征吴宫的衰败,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尾联“唯有月下孤猿啼”则以孤猿的哀啼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深化了全诗的悲剧色彩。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诗人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被深宫囚禁、饱受折磨的宫女形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如“故国三千里”与“深宫二十年”的对比,“草衰”与“吴宫事”的象征等,使得全诗在表达上更加含蓄、深沉,诗人以孤猿的哀啼作为结尾,既增强了全诗的悲剧效果,又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祜在游历江南时,有感于姑苏台的历史遗迹和当地宫女们的悲惨命运而创作的,姑苏台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宫殿,后来成为了吴国的象征之一,随着吴国的灭亡和历史的变迁,姑苏台也逐渐荒废、衰败,张祜在游览姑苏台时,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宫女们,她们被深锁宫中,失去了自由和幸福,最终只能默默承受命运的摆布,这种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促使张祜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