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只今池上月,照见吴王繁盛时。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姑苏台

唐·张继

玉馆椒楼不可攀,

阿房宫殿已成烟。

当时歌舞无地着,

今日登临多泪痕。

闻道只今池上月,

照见吴王繁盛时。

越兵驱入吴社稷,

犹在楼台醉梦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继,字懿孙,唐代诗人,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注:生卒年不详,此仅为大致推测),湖北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他的诗作多描写旅途景色与旅途感受,风格清新自然,尤以《枫桥夜泊》最为著名,流传千古,张继的诗在当时虽不算特别知名,但后世对他的评价颇高,认为他的诗作有独特的韵味和意境。

译文

姑苏台上的玉馆椒楼已无法攀登,

阿房宫也早已化为一片云烟。

当年吴王歌舞升平,无处不是繁华景象,

如今我登临此地,却只能泪流满面。

听说现在池中的月亮,

还能映照出吴王当年的繁盛时光。

越国的军队已经攻占了吴国的江山,

而吴王却还在楼台之上沉醉于梦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姑苏台的荒凉景象,与昔日吴王的繁华盛景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吴王沉迷享乐、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批判,诗中“闻道只今池上月,照见吴王繁盛时”一句,尤为深刻,通过月亮这一永恒的自然景象,反衬出人事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

赏析

这首诗以姑苏台为背景,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深刻揭示了吴王因沉迷享乐而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历史教训,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姑苏台的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闻道只今池上月,照见吴王繁盛时”一句,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意境深远,让人在感叹历史沧桑的同时,也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有关,唐代虽然国力强盛,但也有一些统治者沉迷于享乐,忽视了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张继可能通过这首诗,借古讽今,提醒当时的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吴王的覆辙,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张继的《姑苏台》不仅是一首描绘历史沧桑的佳作,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也能从中汲取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教训。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