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布袋空携空满袖,去来飘忽似云流。
道人活计若虚空,应物无心世岂同。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作者与朝代:
此诗为唐代诗人皎然所作,皎然,唐代诗僧,本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多为僧侣生活写照,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僧之一。
作者简介
皎然一生寄情山水,与陆羽、颜真卿等名士交往密切,诗风清丽脱俗,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唐代僧侣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禅宗思想。
译文
道人(指皎然自己)的生活如同虚空一般,与世无争,面对世事万物皆能无心以对,这样的生活态度与世俗之人怎能相同?他不与世俗之人争夺名利宠辱,只将自己的心事寄托给那自由飞翔的沙鸥。
释义
“道人活计若虚空”描绘了道人生活的超脱与空灵,如同虚空一般无拘无束;“应物无心世岂同”则表达了道人面对世事的无心态度,与世俗之人的功利心态截然不同;“不向人间争宠辱”进一步强调了道人的淡泊名利,不与人争;“只将心事付沙鸥”则通过沙鸥这一自由飞翔的意象,寄托了道人内心的自由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道人的视角,展现了其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首句“道人活计若虚空”直接点明主题,将道人的生活比作虚空,既体现了其生活的空灵与超脱,也暗示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次句“应物无心世岂同”则通过对比道人与世俗之人的不同态度,进一步突出了道人的超脱与世俗的功利,后两句“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则通过具体的行为描写,将道人的淡泊名利与内心的自由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与诗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皎然的僧侣生活及其禅宗思想有关,作为一位诗僧,皎然一生寄情山水,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的体现,通过描绘道人的生活与心态,皎然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内心自由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僧侣生活的特点与禅宗思想的影响。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皎然作为诗僧的独特生活态度与思想情感,也体现了唐代僧侣生活的特点与禅宗思想的影响,其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与诗意,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