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朝代:唐代
作者:杜荀鹤
三径荒芜岂邃居,鸟巢鱼窟更安如。
白云深处无人识,绿满庭前草不锄。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年-约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隐居九华山,以诗为伴,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怀及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小路两旁杂草丛生,早已不是那幽静的居所,相比之下,鸟巢鱼窟或许更为安逸安全,在这白云缭绕的深山之中,无人知晓我的存在,庭院前的绿草也无需我去铲除。
释义
“三径荒芜岂邃居”意指诗人所居之处的小路已经荒芜,不再适合作为隐居之地;“鸟巢鱼窟更安如”则是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界生物简单生活的向往;“白云深处无人识”描绘了诗人隐居之地的偏远与孤寂;“绿满庭前草不锄”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人打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荒凉的隐居生活画面,诗人通过对比“三径荒芜”与“鸟巢鱼窟”,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无奈与自嘲,诗中“白云深处无人识”一句,不仅描绘了隐居之地的偏远,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而“绿满庭前草不锄”则以一种闲适的态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杜荀鹤在多次科举不第后,选择了隐居生活,这首诗便是他在隐居期间所作,诗人通过对自己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逃避,同时也寄托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在晚唐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杜荀鹤的隐居生活无疑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与反抗,而这首诗则成为了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