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雨中花
宋·廖行之
三百六旬长扰扰,不晓人间几雨晴。
待得天晴花已老,不如携手雨中看。
作者及朝代
廖行之,字省卿,号江山,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他生于宋高宗绍兴年间,卒于孝宗淳熙年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和官员,廖行之在理学、文学方面均有造诣,曾任岳州巴陵尉、长沙县丞等职,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他的诗词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作者简介
廖行之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理学,他一生致力于学问与道德修养,以传播理学思想为己任,在文学创作上,他善于将理学思想融入诗词之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作品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译文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总是纷扰不断,不知道人间有多少雨天晴天,等到天气晴朗时,花朵已经凋谢老去,不如现在就携手一起在雨中赏花吧。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人间的雨晴不定,暗示人生的变幻莫测,他认为,与其等待不确定的晴天去赏花,不如珍惜当下,即使在雨中也要欣赏花朵的美丽,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对比晴天和雨中的花朵,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生短暂,时光易逝,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瞬间去欣赏和珍惜身边的美好事物,诗中也透露出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廖行之晚年时期,此时的他已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对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易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晚年时期,他更加珍惜与家人、朋友的相聚时光,也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追求,这首诗正是他这种人生态度和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雨中的花朵,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鼓励人们要珍惜当下,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