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极本凭诗遣兴,朔云寒菊倍离忧。出自哪首诗?

小编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遣怀

唐·李商隐

愁极本凭诗遣兴,朔云寒菊倍离忧。

孤灯寂寂人千里,冷月凄凄夜几秋。

归梦悠悠随碧水,离魂渺渺逐芳洲。

谁怜寂寞书窗下,瘦影姗姗对玉钩。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并无此确切作品流传。)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愁绪满怀本想借诗来排遣心中的兴致,但北方的云层和寒霜中的菊花更让我倍增离别的忧愁,孤灯之下,我独自一人,思念着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冷月高悬,凄清之夜,不知已度过了多少个秋天,归乡的梦悠悠地随着碧绿的流水远去,离别的魂魄渺渺地追逐着芬芳的洲渚,又有谁能怜惜我这寂寞的书窗之下,瘦弱的身影姗姗地对着那弯玉钩般的月亮呢?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秋日景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离愁别绪,首联直接点题,愁绪满怀,本想借诗来排遣,但眼前的朔云寒菊更添离忧,颔联通过“孤灯”与“冷月”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凄凉,颈联则通过“归梦”与“离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尾联则以“瘦影姗姗对玉钩”的形象,收束全诗,将诗人的寂寞与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本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诗人的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朔云寒菊”的描绘,既符合秋日的景象,又增添了离别的哀愁,使得全诗的情感更加浓郁,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孤灯”、“冷月”、“归梦”、“离魂”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歌的氛围,使得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尾联则以“瘦影姗姗对玉钩”的形象,将诗人的寂寞与哀愁表现得更加生动具体,令人感同身受。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此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亲人,心中充满了深深的离愁别绪,面对秋日的凄凉景象,他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于是写下了这首《秋日遣怀》,诗中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感慨,也反映了诗人晚年时期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