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门户七百年,残喘苟延庇孙子。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哀宋室》

宋·刘克庄

祖宗门户七百年,

残喘苟延庇孙子。

北望中原泪满衣,

可怜无复旧时基。

作者及朝代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南宋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生活在南宋末年,历经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一生仕途坎坷,却始终坚持抗金复国之志,他的作品以诗见长,内容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深沉哀婉之篇。

作者简介

刘克庄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文创作数量庞大,题材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虽然仕途不顺,但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爱国信念,他的作品在南宋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祖宗传下来的基业已有七百年之久,

如今却只能勉强维持,庇护着子孙后代。

向北遥望中原大地,泪水沾满了衣襟,

可怜的是,那里已经不再有我们昔日的根基。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深深忧虑和哀悼,诗中“祖宗门户七百年”指的是宋朝自建立以来的悠久历史,“残喘苟延庇孙子”则形象地描绘了南宋朝廷在面临外敌入侵、内部腐败的困境下,只能勉强维持现状,庇护着子孙后代,而“北望中原泪满衣”则表达了诗人对中原失地的深深怀念和悲痛之情,“可怜无复旧时基”则进一步强调了南宋朝廷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和根基。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却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诗人通过描绘南宋朝廷的困境和中原失地的悲痛,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殷切期望,诗中“祖宗门户七百年”与“残喘苟延庇孙子”的对比,既突出了宋朝历史的悠久和辉煌,又揭示了南宋朝廷的衰败和无奈,而“北望中原泪满衣”则通过形象的描绘,将诗人的悲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既深沉又激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南宋朝廷面临着蒙古军队的严重威胁,内部腐败严重,民不聊生,诗人刘克庄作为一位坚定的爱国者,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南宋朝廷的深深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殷切期望,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民族危机感和爱国情感,在南宋末年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无疑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