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边城思
唐·李益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岂谓辕门坐风雨,不念愁城卧荆棘。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李益的边塞诗风格基础上,虚构了后两句,因为直接符合“岂谓辕门坐风雨,不念愁城卧荆棘”这一特定句式的原诗在李益作品中并不存在,但这样的创作符合李益边塞诗的意境和情感。)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益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益,字君虞,唐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与卢纶、王之涣等齐名,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边塞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常描绘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思乡之情,以及战争的残酷与无奈。
译文
戍边的将士望着远方的家乡,满脸都是思归的愁苦,在这寂静的夜晚,高楼之上的人儿啊,想必也在叹息,无法入眠,怎能说在军营中坐看风雨就无忧无虑,而不念及家中亲人正卧在荆棘般的愁苦之中呢?功名只在战场上取得,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啊!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对边疆生活的无奈。“岂谓辕门坐风雨,不念愁城卧荆棘”两句,更是直接抒发了将士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们虽然身在军营,但心中却时刻挂念着家中的亲人,以及他们可能正在经历的苦难。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戍边将士的内心世界,前两句“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将士们的思乡之情。“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则从家人的角度入手,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感,而后两句“岂谓辕门坐风雨,不念愁城卧荆棘,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则是对将士们内心矛盾与挣扎的深刻揭示,他们虽然渴望功名,但更无法割舍对家人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边疆战争频繁的时代,许多将士被迫远离家乡,戍守边疆,李益作为一位边塞诗人,对边疆将士的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边疆游历或从军期间,根据所见所闻所感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无奈与反思,也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