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句容遇茅仙
唐·李中
江北人无今孔子,
句容君是大茅仙。
千年几度寻遗迹,
一片青山万古传。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字有中,江陵(今属湖北)人,南唐升元中,以文章及第,仕为淦水尉,有《碧云集》三卷传世,其中多吟咏花木之作,风格清新自然,颇受后人好评,李中的诗歌反映了晚唐至五代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译文
江北地区已经没有了像孔子那样的伟大人物,
而句容这里的您却是大茅山的仙人。
千百年来,我多次寻找您的遗迹,
只见这一片青山万古流传着您的传说。
释义
首句“江北人无今孔子”以孔子为喻,表达了作者对当代缺乏杰出人物的感慨;次句“句容君是大茅仙”则直接点出句容的茅仙,即诗中的“君”,赞美其超凡脱俗、仙风道骨,后两句“千年几度寻遗迹,一片青山万古传”则表达了作者对茅仙遗迹的追寻和对茅仙传说的敬仰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茅仙的敬仰和追寻,首句以孔子为喻,既表达了对古代圣人的怀念,也暗示了当代的缺乏;次句则直接点出茅仙的身份和地位,赞美其超凡脱俗,后两句则通过追寻遗迹和青山万古传的描述,进一步突出了茅仙的传奇色彩和深远影响,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中的游历经历有关,李中作为一位文人,游历四方,寻找灵感和创作素材,在游历至句容时,他或许听闻了关于茅仙的传说,被其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形象所吸引,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敬仰和追寻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至五代时期文人对超凡脱俗、追求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久远,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和细节已难以考证,以上分析仅基于诗歌本身的内容和风格进行推测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