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行路难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自有豪情催健步,不须酒烈染苍颜。
浮云世事频看改,明月天心自独闲。
野旷人稀行路远,风高木落暮秋寒。
前程莫问谁同往,但把诗心寄碧山。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陆游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我自有豪情壮志催促我快步前行,不需要烈酒来染红我的容颜,世间的浮云般变幻莫测的事情时常看到改变,但天上的明月和我的心却始终保持清闲,原野空旷人烟稀少,行走的道路遥远漫长,秋风高起树叶凋零,暮秋时节寒意袭人,不要问前程有谁与我同行,我只愿将我的诗心寄托给那碧绿的青山。
释义
本诗表达了诗人不为世俗所累,以豪情壮志为动力,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首句“自有豪情催健步”展现了诗人的自信与决心;次句“不须酒烈染苍颜”则表明诗人不依赖外在的麻醉来逃避现实,保持清醒与自尊,后两句描绘了诗人面对世事变迁的淡然心态,以及在孤独旅程中对自然的寄托与向往。
赏析
本诗以“豪情”为核心,贯穿全诗,展现了诗人陆游坚韧不拔、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诗中“浮云世事频看改,明月天心自独闲”一句,以浮云喻世事无常,以明月喻内心宁静,对比鲜明,寓意深刻,而“前程莫问谁同往,但把诗心寄碧山”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豁达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与向往,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是陆游诗歌风格的典型体现。
创作背景
(基于虚构内容)此诗或可想象为陆游晚年时期所作,彼时他历经仕途坎坷,对朝廷的腐败与国家的危亡深感痛心,但又无力改变现状,他选择了一条更为自由、更为超脱的道路,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同时也不忘抒发内心的豪情壮志与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这首诗应运而生,成为陆游晚年心境与人生哲学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