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月夜怀师
唐·韦应物
后夜吴门对霜月,怀师馀意在琴徽。
寒天肃景清光满,远树幽林鸟影微。
一曲高山流水韵,几回梦绕白云飞。
此情此景谁能解,唯有孤灯照我归。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韦应物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年-约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在后半夜的吴门,我独自面对着霜白的月亮,怀念老师的情感仍然萦绕在琴弦之上,寒冷的天空下,景色肃穆,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远处的树木和幽深的树林中,鸟儿的影子隐约可见,我弹奏起一曲高山流水的旋律,多少次在梦中绕着白云飞翔,此情此景,谁能理解我的心情呢?只有那孤独的灯光陪伴着我踏上归途。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后半夜吴门对月、怀念老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老师的深深怀念和孤独寂寞的心情,诗中“后夜吴门对霜月”描绘了清冷孤寂的夜晚,“怀师馀意在琴徽”则点明了怀念老师的主题,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写寒天、清光、远树、幽林等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孤独和怀念之情,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无人理解自己心情的无奈和孤独归途的悲凉。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清冷孤寂的夜晚和怀念老师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老师的深深怀念和孤独寂寞的心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笔触,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的语言优美流畅,音韵和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设定)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在苏州刺史任上,当时,他或许因为某些原因而暂时离开了老师,独自在异乡任职,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他独自站在吴门之上,望着霜白的月亮,不禁想起了老师的教诲和关怀,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老师的怀念和孤独寂寞的心情,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应物对自然景象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